February 26, 2014

再讀「系統神學」~學習心得

要思想這個學期系統神學科的得著,首先必須要感謝神。祂帶領我的眼睛看見祂自己的豐盛,開拓了我狹窄的思想空間。無疑,老師的授課方式是重要的因由。這是我想到的第一個得著。

在修讀上一個學位時並沒有機會像今次這樣閱讀一位神學家的原典著作。及至後來畢業之後,就更難有這樣的機會,即使有嘗試繼續認識一些神學家的思想,也都只是從第二或第三手資料入手;固然也有幫助,但像今次這樣近乎逐字逐句的明白兩位神學家的著作,儘管深明中文譯本可能在表達原意上稍有落差,也已經獲益不淺。至少,期望自己繼續認識這兩位神學家的思想時,不致感到「無從入手」。

在閱讀這兩位神學家的著作時,在幾方面都讓自己的思維注入了新的啟廸。首先是在創造論方面。根頓(Colin Gunton)讓我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思考「時間」,他指出時間既是神的創造同時也是神透過它來創造的中介。事實上,我對「時間」有很大的興趣,一直期望有機會多一些思考。大概這次算是一個開始。

至於莫特曼(Jurgen Moltmann)的創造論給我的又是另一方面的反省。「從無造有」、「神是愛」等都是一直以來「理所當然」的信仰。但在莫特曼的闡釋底下,這兩方面的內容豐富多了。特別是從無造有的「無」、虛無,並且從終末角度來理解,它的被吞噬的重要,以及救恩的成就是將它完全消滅,對人類存有的真正意義等,都像為我開啟了一扇門,等待着我進入去細看究竟。

此外,在「神是愛」方面的描述,也是讓我霎時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自從信主以來,聽見人們說「神是愛」、「神的愛」都是強調了主耶穌捨身拯救、不惜肩負我們當受的刑罰,甚至《受難曲》一類的電影等都繪形繪聲的訴說祂如何如何的為我們痛、苦。乃至近三十年的詩歌又「進」一步將這種愛渲染上浪漫色彩,近乎於男女情愛的曖昧。這些都讓我感到不自在的,因為實在「覺得」神的愛應該不止於此。這一次,認識到神的愛是祂內契三一的流動,乃至令祂走出自己,將自己付出、為他的生命等等,都讓我有一種「本當如此」的安穩。明白「神的愛」應該有更多方面可以認識,亦期望自己可以花更多時間在這方面進深。

其次是以終末作主導的思考。誠然,終末一直不是自己反思信仰的重點。當然,「信仰」上我是相信主會再來,會終成萬物、會使一切更新(保羅在羅馬書提到:「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等候得贖」的經文亦是自己常常引用的),但實際上它是彷彿那麼遙不可及,以致難免讓人感到難以「掌握」。啟示錄裏面提到的新天新地既只一個概略,若作深入解構則可能難免落入臆測之虞;就算敢冒險嘗試解釋(曾經在教會裏教過半年的【啟示錄硏讀】),也顯得乏力,連著力點也把持不到。

但從莫特曼的創造論看見,終末的神同在是為要終極消滅虛無,以致人不再活在害怕消失的威脅之中(「害怕」又是另一個讓我感興趣的題目),確實是提升了我對於終末的興趣。不過,創世、拯救,和終末的關係,自覺還需要更多的閱讀和思考。

第三是在三一論方面。主觀地喜歡根頓以三一論作為整個神學思考的基礎,又以經世三一作為認識神的基礎。認同必須透過神向人啟示自己的經世行動,才可以稍微認識神。事實上,就如奧爾森(Olsen)在《基督教三一論》所說,神內契三一的奧秘理應比經世三一更廣闊,而我們只能夠透過祂從經世活動所揭示的來認識祂。不過,這些閱讀使自己更體會三一論的奧秘之餘,也更看見自己在這方面認識的貧乏。這將又是另一個進深閱讀的範疇。尤其當要思考,三一論在信徒「日常生活」的範疇是如何的重要、有怎樣的關連等的時候,就更看見自己的不足和限制。不過這個問題可能是思考其他神學範疇時也會遇到的。

最後是人論。莫特曼和根頓都以社群性、關係性,來理解人的受造(在我們小組匯報的文章當中,范浩沙似乎也是相近的觀點,只是他更進深一步地以溝通/話語行動來詮釋這種關係性)。這種觀點大概是基於廿世紀末的社會狀況,就如趙崇明博士在《如此我信》的〈中文版導讀〉中提及,根頓正是要回應士來馬赫以宗教經驗作為信仰起點的回應。想到士來馬赫也是為了對應他當代的哲學(?)思潮,而提出他個人的信仰反省,難免讓人更感到人的渺小和限制。其實每一代的神學思想都是踏著上一代的肩頭而上,縱然先行者或有對錯,但無可避免地都影響著它的後來者,或是反響或是延續,而又都證明著先行者的不足和紕漏。固然,從後來神學思潮的發展,已經看見士來馬赫帶來的反效果,但綜觀莫特曼、根頓(以致范浩沙),他們似乎仍離不開以人為本的人觀,只是不同時期、不同學者對「人」的定義有所不同而已。會不會有另一些學者,有另一個角度的主張?譬如說,從神的榮耀看人的受造呢?

最後最後,必須提及的是,課程當中的兩本指定閱讀書籍都很「好看」,簡潔易明。特別是奧爾森的《統一與多元的基督教信仰》,確實有助於對整個系統神學有提綱挈領式的鳥瞰作用,幫助讀者更容易掌握神學各個課題的歷史發展及偏差謬誤。不過自覺最讓我得益的是明白自己認識的有限,以致明白不同意見背後各有理據之餘,彼此也各有信仰上的執着,值得彼此尊重、彼此欣賞。

1 comment:

Suke said...

Hello! 無意中發現你的blog,很喜歡你的省思!我也正在修讀神學,不過很初哥。可以問問你在哪所神學院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