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19, 2005

"Spirituality of the Psalms"

談論聖經裏的詩篇時,我們一般都會想到讚美、稱謝、歌頌等等。假如要談「詩篇的靈修學」,不知道你又會有怎樣的聯想。我常常聽人說,詩篇是學習禱告的課本,事實上,詩篇裏的禱告又是怎樣的禱告呢?

Spirituality of the Psalms The Message of the Psalms 的濃縮本,2002年由 Minneapolis 的 Fortress Press 出版。

作者 Walter Brueggemann 嘗試將詩篇與人生際遇裏面各種變動的處境連上關係。簡單來說,生命裏面就是充滿了變動。假如以「常態(orientation)」作為起始,變動就是「失常(disorientation)」,在「失常」之中,人會不息地尋求回復到常態,這就成為另一個變動:從失常進到「新的常態(new orientation)」。而這個新的常態,某一天又會面臨變動;正是在這等「失常–尋常」的循環中,人生就得面對不斷的變動。

必須要說,沒有人喜歡變動。當我們在一個處境待上一段日子,我們就自然地傾向保持原狀。變動帶來衝擊、固有的價值觀面臨推翻、生活失卻平衡。在這些經驗當中,誠如古人所言,「窮極呼天」是必然的回應。詩篇作為希伯來民族兩千多年來所唱頌的詩歌本,其中自不乏「窮極呼天」的作品,不過這些作品卻只有極少部分被我們今天用來誦讀或唱頌。也許最容易叫人想起的,僅只是受苦節崇拜之中誦讀詩篇22篇的部分。而詩篇裏面佔更多篇幅的哀號、申訴、詛咒詩,大概都不會出現在集體敬拜的場合。

然而,以希伯來整個民族的命運來閱讀,他們對生命發出的哀號、申訴、詛咒,不是應該要比歌頌、讚美來得更深刻和透徹麼?但我們今天卻在有意無意之間將這些哀號、申訴、詛咒的詩篇「束之高閣」,莫不因為這些詩篇「難登大雅之堂」,在崇拜聚會之中派不上用場。誰會用詩篇74:1「神啊,你為何永遠丟棄我們呢?你為何向你草場的羊發怒,如煙冒出呢?」來作崇拜的宣召呢!而且在崇拜裏宣告「將要被滅的巴比倫城啊,報復你,像你待我們的,那人便為有福!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為有福」(詩137:8-9),畢竟叫人感到難以啟齒罷。但以色列人這些強烈的情感宣洩,既被人以文字記錄了下來,又被神選上放在聖經正典之中,正好讓我們看見,在以色列人的心目中,人生一切的際遇,都是他們與神的關係遇上了危機,都與神有關,必須呈到神的案前,尋求解決。

在平常日子過著「常態」的生活,固然值得向上帝獻上感謝、讚美和稱頌,遇上「失常」的時候,以色列人尋求幫助的對象,也是只有耶和華;一切的哀號、申訴、詛咒詩歌,正是「除祂以外,別無拯救」的信心表現。「失常」的際遇或許來自敵人的攻擊,耶和華自然是倚靠的對象,而且以色列的敵人也是耶和華的敵人。不過,攻擊若是來自耶和華,則以色列人儘管自知罪有應得,耶和華仍然是他們可以尋求的唯一一位。

值得留意的是,當失常的境遇再經變動成為「新的常態」,並不表示可以回到從前的模樣。舊事既成為過去,已經回不了頭,新的常態,就是「新的」常態。

以「失常–尋常」的變動來讀詩篇又帶來怎樣的 spirituality 呢?作者特別指出,今天人們普遍以追求幸福快樂為生活的目標,並且傾向逃避生命的陰暗面、或是忌諱不談、或以虛假的盼望來粉飾。我們只消到坊間的書店逛一逛,無數的「開心開心過日子」、「叫自己快樂」、「愛就是幸福」等等的書藉如汗牛充棟,在在都告訴我們幸福快樂是最重要的選擇,不能叫自己愉快的就該棄之如敝屣可也。即便是教會圈內也瀰漫著這種浪漫醉人的香熏,卻無視人生本就充滿變動、失常的事實,最終人們連安身立命的基本也失去,遇風遇浪就沒頂翻沉。

作者在這本小書的總結前,還提到一個角度,是一般人談論靈修學時鮮有觸及的,那就是神的公義。要是上帝的公義並非「撥亂反正」的,那麼縱然將一切都呈到祂的面前也無補於事;伸出的手需要有另一隻手來回應。作者指出,詩篇裏面的哀號、申訴、詛咒,呈現出一個基本的信念:上帝對不公義的事情不會視若無睹的。正因為此,一切的申訴和哀號才有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詩篇就不單單是學習禱告的課本、不單單是歌頌讚美的曲本;而「詩篇的靈修學」也就不能與追求公義、和平等社會議題脫節。